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作业(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作业(1)第3页

(2)新切开的金属钠很快失去光泽(被氧化)

(3)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没有液态的铝滴落

12.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__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装置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Ⅳ、Ⅲ、Ⅰ、Ⅱ g h e f a(或b) b(或a)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Ⅰ装置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答案】(1)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14.(1)如图1所示,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