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届、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届、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21.为追求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与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广电通迅、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讯产品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指出张謇等人的经济发展策略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材料二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章句上》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材料二结合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