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安徽省太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安徽省太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剽。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 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元镇先以参将戍岑溪,得诸瑶心。至是,积善及其党韦月咸愿招抚自效,

  有讹言将剿北科瑶者,诸瑶谓绐己,大恨,遂与孔亮山贼攻韦月,杀之。督抚属元镇讨之。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俘馘千五百有奇,余招抚复业。时府江韦扶仲等亦据险乱,元镇与参政陆长庚谋,募瑶为间,乘夜获其妻子,诱出劫,伏兵擒之。余党悉平。元镇以功增秩赐金。

  李化龙大征杨应龙,令元镇督诸土军,由乌江进。 元镇惮应龙,久驻铜仁不进,屡趣乃行。群闻元镇发乌江,谋纵之渡江,密以计取。监军按察使杨 寅秋言乌江去播不远,宜俟诸道深入,与俱进,元镇不从。于是土军先夺乌江, 贼遣千余人沿江叫骂以诱之。官军既济,复夺老君关。三月望,贼以步骑数千先冲水官军,官军掷火器者又误击己营,阵乱。元镇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贵阳闻警,居民尽避入城,远近震动。朝议责元镇败状,令李应祥并将其军,遂合水西、镇雄诸部,直抵海龙囤,竟灭贼。兵初兴,元镇坐逗遛,谪为事官。及是,逮至京,下吏,罪当死。法司援前岑溪功,谪戍烟瘴。遇赦,竟卒于戍所。

(选自《明史·童元镇传》,有删改)

【注】掊克(póu kè):之搜刮民财。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B.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C.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D.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文中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 -般由皇帝发起。

B.增秩,指增加俸禄或升官。秩,可以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官阶、品级。

C.望,文中指望日,中国农历将望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如"七月既望"。

D.谪,文中指贬官。表示贬官的词语很多,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元镇熟悉蛮地事务,他因熟悉蛮地事务被派到广西任职,敌寇据险作乱,归附后又因官军腐败而再次叛乱,他使敌寇归附。

B.童元镇平定敌寇有功。瑶族因谣言作乱,他奉命讨伐,大敗敌寇;他参与讨伐作乱的韦扶仲,用计谋抓获了韦扶仲,平定了叛乱。

C.童元镇指挥失误。杨寅秋要他深人进攻敌寇,他不听,指挥军队夺取乌江,后被敌人引诱,最终他所统领的军队几乎全部覆灭。

D.童元镇兵败被贬.朝廷追究他兵敗的情況,命令李应祥统领他的军认;战亊刚起时,他曾因逗留不前,被贬官,兵敗后又被逮捕。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 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

(2)元镇惮应龙,久驻铜仁不进,屡趣乃行。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B."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C.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18.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