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业)第2页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9.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10.十月革命后,针对议会民主制中地域代表制存在的弊端,列宁明确提出用苏维埃的生产单位代表制代替之,即在苏维埃制下,选举单位和国家的基层组织不按地域划分,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工厂等)划分。这种选举办法

A. 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相适应

B. 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对政治的操控

C. 是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彻底否定

D. 突出工人阶级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11.1906年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整个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全部归属沙皇","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这说明俄罗斯

A.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B. 逐步走上宪政道路

C. 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强化 D. 实行绝对君主专制

12.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德国和苏联 B. 美国和苏联 C. 德国和美国 D. 苏联和中国

13.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美国和苏俄 B. 德国和苏俄 C. 德国和美国 D. 苏俄和中国

14.彼仍格勒起义当晚,军事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官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 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 B. 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

C. 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 D. 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

15.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 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B. 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

C. 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D. 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

1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启蒙思想得以实践

C. 开辟人民作主新时代 D. 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

17.有学老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文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