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假想敌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影响着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