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9.3百日维新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9.3百日维新 作业第2页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想一想   1.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第二,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第三,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第四,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2.百日维新的特点是什么?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使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辨析体会  

   

   

   

研一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

  材料二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载。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1)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的主旨是动员光绪帝进行变法图强;材料二认为中国实行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