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第2页

答案D

6.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性商人群体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国内物资交流频繁,故选C项。

答案C

7.明末大诗人吴伟业《木棉吟》云:"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北花高捆渡江南,南人种植知何利。"由此可见明代(  )

A.运河成为南北贸易的主要通道

B.白银的流通促进南北贸易的发展

C.棉花的生产与交易已十分兴盛

D.棉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反映了南北棉花交易、南方纺织业发展等信息,这反映出明朝末年棉花的生产与交易十分兴盛,故选C项。

答案C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政府全国岁入统计表

时  期 岁入数 北宋 真宗天禧末年 3 600余万 仁宗嘉祐年间 3 680余万 神宗熙宁年间 5 060余万 南宋 宁宗时期 6 000余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政府收入呈现的发展趋势,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南宋与北宋相比政府收入总额出现的变化,说明上述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

参考答案(1)趋势:政府年收入不断增长。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扩大;海外贸易为政府带来一定收入等。

  (2)变化:南宋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岁入却超过北宋。实质: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重心南移。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

A.商朝王亥"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

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

解析A项的意思是商朝王亥修立栅圈,驯养牛马,以为人民兴利,这不能体现商业诚信,排除。B项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这不能体现商业的诚信原则,故排除。C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