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1920 年 4 月 3 日,《新人》月刊一篇署名为寒冰的文章《这是刘半农的错》,旗帜鲜明地反对"她"字。由

此,一场关于"她"字存废及"她"与"伊"孰优孰劣的争论将更多人吸引进来。争论的结果是,支持使用阴性

第三人称代词的占主导;而在"她""伊"二字间,虽说初时钱玄同与周作人所支持的"伊"字略占上风,但随

着"他、她、牠"系列代词的整体提出,"她"最终得以扭转劣势站稳脚跟。

正当学究先生们在"她"字是否需用、是否可用的理论问题上争论不休时,另一些人却已经开始用起了这个

新鲜字。经黄兴涛先生考证,24 岁的北大学生康白情是第一个实践"她"字书写的人。之后,俞平伯、王统照、

田汉等人都在其诗歌与小说中,开始自觉使用起"她"字。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了独立的指称,

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富于时代色彩的命运,应和了反对旧式礼教、弘扬女性解放的主题。

吊诡的是,新文学家们笔下带有女性解放色彩的"她"字,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成为对女性的"区别对待"和

"性别歧视"。这种围绕着一个字"锱铢必较"的认真劲儿,使人联想起西方女权主义者关于"Mr\Miss\Mrs\Ms"

等词究竟该以何种标准取舍的纠结。女性意识下两性的"区分"与"平等"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截然对立,这一

问题的内在张力透过一个小小的"她"字高度集中地展现了出来。

(摘编自倪雪君《"她"字文化是怎样层累的?》)

高一(上)期末测试卷(语文) 第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