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作业第4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17.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18.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穆特一霍利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关税,几乎所有产品的关税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来看,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根据1932年的进口情况来看,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此举随即引起33个国家的抗议和7个国家的报复行动。欧洲国家,甚至包括日本,都很快树立起关税壁垒,并且一起都向美国看齐,将进口商品加收超过50%的关税。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主编:《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材料二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不壁垒协议》(简称WTO/TBT协议)规定:在执行WTO/TBT协议及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许定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履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因此,本协议中全部或部分义务可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有时限的例外。

--包运成《世贸组织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制度》

材料三 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此标准,不管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都将一律被禁止进口或流通。......欧盟实施了严格而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