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优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优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这一类诗歌被用于仪式讽诵,从根本上突破了仪式陈诫类乐歌的题材界限,为宣王后期至幽王时代讽刺类乐歌的蓬勃出现创作了条件。

  在执政者失去推行周道、重振礼乐的意识与能力时,以文王、周公后继者自居的孔子,主动承担起恢复和弘扬礼乐文化的责任。早年的从政经历,让孔子意识到在实践层面恢复周礼的不可为;于是,从学术层面通过教授弟子来传承周代礼乐文化,就成为孔子晚年唯一的选择。因此,在儒门弟子的传承中,彻底脱离了仪式与音乐之《诗》,不可挽回地走上了德义化的诗教之路。

  总之,西周时代以"乐"的形态与"礼"共生互动之《诗》,从重"乐教"向重"义教"的转化,最终成为孔子诗教的课本。在儒门弟子德义化的阐释中,与"乐"分离之《诗》重新依附于"礼"。"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劝学篇》),在《诗》与"礼"的关联互动中,最终涵育为最具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诗礼文明,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文化基因与基本走势。

(马文琴《礼乐互动中的诗》,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胡适、闻一多等前辈学者的宣传、引导使《诗经》成为了文学总集。

B. 《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它的创作、集结以及传承的历史始终与周代礼乐制度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

C. "变大雅"用于仪式讽诵造就了讽刺类乐歌在宣王后期至幽王时代蓬勃出现的局面。

D. 礼乐共生互动的《诗经》,在儒门弟子德义化的阐释中,曾使其一度与"乐"分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否定了胡适等人认为《诗经》是文学作品的观点,然后从《诗经》的创作、结集及传承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其与周代礼乐制度的密切联系。

B. 《大雅•绵》详细地记录了古公迁岐、建都的完整过程,表明早期乐官部分地承担了记史的职能。

C. 文章引《荀子》之语意在表明儒门弟子重视"诗"与"礼"的关联。

D. 文章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文中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大明》和《绵》在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可以看出西周早期乐官职能的转变。

B. 由于西周率先发展起来的是祭祖礼,所以《诗经》中最早的仪式配乐之歌均与祭祖礼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