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1 1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时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1 1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时作业第2页

  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解析:从题目"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最本质的优点是增强国家认同感,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争权夺利的工具、左右国家的政局,故B、C两项错误。保障公民公平参政,亦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感,故D项错误。

  答案:A

  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解析:根据材料"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可知体现的是参与讨论的人员的广泛性,D选项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A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C选项排除。

  答案:D

  5.1953~1954年中央召开多次统战会议通过决议:凡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统一战线组织、部分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中,都需要注意民主人士的安排。这一决议有利于(  )

  A.中共居于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

  B.国家根本大法颁布及普遍实施

  C.使政协成为行使国家权力机关

  D.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的地位,故排除A项;统战会议的决议是为了团结民主人士,与根本大法宪法的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故排除C项;由材料"凡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