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第5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第5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作业第2页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以相关的词句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解析回答第(1)问时,结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的正确决策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即可。回答第(2)问时,要把材料中的相关词句与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击退敌军进剿。

  (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路隘林深苔滑"--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参考答案(1)在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2)有益的探索:①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②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领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导学号0246407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经河北唐县、保定、涿州,奔赴北京。毛泽东把此行比做"进京赶考"。临行前,在西柏坡一间长条形的大伙房里,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的一段话意味深长:"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耿建扩等《记忆·坐标·西柏坡:赶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