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作业第2页

2.(2017·河南洛阳期末)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

年份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年 256 565 787 061 36 091 747 31 400 1936年 414 315 809 996 39 902 985 43 400 1937年 556 347 958 683 37 230 469 79 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A 材料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煤、锰矿石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这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故A项正确;1935~1937年,国共内战,社会并不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1935~1937年钢、生铁、锰矿石等的产量变化,不能说明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3.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1936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427家,新设68家,1938年新设218家,1940年新设575家,1941年新设862家。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