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3 专题三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3 专题三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作业第2页

  法对德宣战后并未在西线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坐视波兰灭亡。材料反映的是二战爆发初期的状况。

  4.下列名词承载着残酷的历史意蕴,是法西斯势力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的黑色象征。其中属于"德国制造"的是(  )

  ①"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南京大屠杀"

  ③"731细菌部队" ④"格尔尼卡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选B。②③是日本制造的暴行,①④是德国制造的暴行。

  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

  A.《布列斯特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洛迦诺公约》

  解析:选C。从丘吉尔的演讲中,可以判断斯拉夫人是指苏俄,条顿人是指德国。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这是苏俄人民的愿望,对苏俄而言是可取的,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与德国签订的,与苏联无关,故B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苏联和德国的权宜之计,避免了战争初期苏德战争的爆发,因而被丘吉尔认为"是绝对不可取的",故C项正确;《洛迦诺公约》与苏联无关,故D项错误。

  6.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该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武装入侵波兰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国侵略性"是指德国侵略,"防御性......民族主义妥协"是指苏联妥协,"民族利己主义"说明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符合这种思想,故本题选择D。

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