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 (十) 鸦片战争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 (十) 鸦片战争 作业第3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12分)

  

  

  

  

  课时达标训练(十)

  1.选C 英国在中国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银贵钱贱,造成财政困难。

  2.选D 材料中的"多边世界贸易"体现了整体史观,而"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C项理解正确;该观点将鸦片战争视为一场贸易战争,实质上掩盖了其侵略性,为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做了辩护,A、B两项理解正确。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3.选D 对题干中"不平等条约""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等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可知,这符合英国从中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的时代背景及内容。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由外国领事裁决,中国无权管理,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4.选C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项正确。A、B两项虽然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D项说法本身有误。

  5.选D 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D项正确。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A项错误;B、C两项说法与设问不符,排除。

  6.选B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两项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D项错误。材料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

  7.选B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与材料中的"咸丰九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8.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归纳出特权,并分别从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