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B.妇联 创业 帮助 拓展

C.妇女 信息 完成 推广

D.妇联 发放 帮助 拓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教"的伦理学基础就是"孝"。"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孝"与"悌"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而这正是"教"的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

  再者,关于行"孝"与学"文"的关系。古人认为人们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行有余力,才可以学"文",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里,"孝"为本,学"文"为末,本立而道生。反过来讲,学"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换言之,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而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学不学"文",而在于学"文"的目的是什么,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文",而是这些"文"具有多少伦理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立足于血亲意义上的"孝",达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圆融和谐,这条道路,也就是由"德"而提升为"道"的道路。

  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出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8.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

A.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

B."文"的伦理基础就是"孝","文"与"孝"是末与本的关系。

C."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

D."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标准。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将"孝"与"教"的社会价值统而为一的文化。

B.原始形态的"孝"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并非只是"愚孝"或"伪孝"。

C.先民认为,一个能够"孝"与"悌"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

D.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为,学"文"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其中的伦理价值。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古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这是"孝"的故事能流传的原因。

B."孝"是所有善行的开端,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因而是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

C.在古人看来,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

D.中国传统教育认为,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才可以学"文",其目的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倬(zhuō)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倬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这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