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三: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作业第3页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工合成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直接的推动因素是(  )

  A.军需工业的飞速发展

  B.一些国家为解决原料缺乏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C.生产管理流程的革新

  D.协约国为研制新式武器注重革新化工技术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对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答案:B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的运动逐渐由温和走向激进。随着战争的爆发,激进的妇女普选权运动戛然而止。然而,就在全社会正在全身心地应付战争之际,英国政府突然宣布给予妇女普选权。和平时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却在战争期间获得了解决,主要是由于(  )

  A.英国政府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B.英国政府必须稳定前方将士的军心

  C.妇女在战争中的社会作用增强

  D.英国男子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急剧地缩小

  解析:随着战争的爆发,大批男子应征入伍,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政治地位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俄国和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参战国,但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明显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军队数量诚然惊人,可惜却是弊端丛生。军队上层顽固不化,他们无视科技进步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没有认真吸取日俄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仍然死死抱住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弹......

   --毛元佑《世纪初的列强混战》

材料二 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者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