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 作业(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3课时) 作业(1)第3页

  课时达标训练(七)

  

  1.选D 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不能加热。

  2.选C 比较溶液中某离子浓度,要考虑到1 mol该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某离子有多少,注意不要受体积虚设条件的干扰。

  3.选A BaCl2溶液中Cl-浓度是BaCl2溶液浓度的二倍,即0.4 mol·L-1,A项错误。

  4.选C 根据电荷守恒:c(H+)+3c(Al3+)+c(K+)=2c(SO),c(K+)=2c(SO)- c(H+)-3c(Al3+)=0.8 mol·L-1×2-0.1 mol·L-1-0.4 mol·L-1×3=0.3 mol·L-1。

  5.选A A项中溶质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还要继续加蒸馏水,故原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B项中少量K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减少了溶质的量,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C项中定容振荡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使实际配制的溶液体积超过刻度线所示体积,浓度降低;D项中用托盘天平称量应是"左物右码",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游码是加在右边砝码上的,若是"左码右物",这就等于将游码加在了物体上,增加了物体的质量,在计算物体质量时应从砝码中减去游码的示数,即实际称取KOH的质量偏小,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正确答案为A。

6.选A、D 由"浓度约为2 mol·L-1"可知本题所配制的溶液浓度精确度不高,故不需用容量瓶配制。固体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而不能在量筒或容量瓶中溶解,A正确,B、C错误;由于稀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密度近似相等,40 mL 5 mol·L-1NaOH溶液与60 mL蒸馏水混合后体积约为100 mL,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