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0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0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作业第2页

魏晋时期由于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场,为了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利用才能选官,故A项正确;形成重学风,提高官员素质是科举制对于后世的影响,故B项错误;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很难实现防范武将专权,故C项错误;追求公平公正属于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C. 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

D. 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答案】D

点睛: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们推崇道家思想,并不仅是为了攀附门第,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道家的思想变化能服务其统治者的作用。隋末的战乱,使社会元气大伤。大乱之后,李唐王朝选择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道家思想为其政治方针。这种做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的发展,也能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更好的为巩固其统治服务。

4.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B. 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

C. 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 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可知,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了皇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的衰落的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向皇帝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君臣相见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