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般地说,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具有一种积极的刺激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和近代化的程度与对外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尽管整个近代中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在近代中国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可是中国封建王朝和以后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利用好这一杠杆。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