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作业(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作业(1)第3页



(1)材料一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又是怎样扩大的?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图示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的城市和地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圈":在广东、福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E:福州F:闽东南地区 G:海南 H:上海浦东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在1980年8月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上,《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获准通过。对此,《纽约时报》评论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与其紧密相关的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香港问题的谈判

C.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D.加入WTO的决策

解析《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是关于经济特区的规定,这与对外开放紧密相关。A项主要是对内政策,B、D两项与特区无关。

答案C

2.1978年,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解析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于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首先是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试点,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3.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