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作业第3页

参考答案

  1. 答案:D 解析: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才能发生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2. 答案:BC 解析:A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C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D属于吸热反应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 答案:BD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若吸收总能量Q(吸)>放出总能量Q(放),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Q(吸)<Q(放)时,反应就为放热反应。题中Q(吸)=436 kJ+243 kJ,Q(放)=431 kJ×2,Q(放)-Q(吸)=183 kJ,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183 kJ热量。

  4. 答案:D 解析: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是否加热无直接的关系,与是否使用催化剂也无直接关系,多数吸热反应需要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例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B、C三项错。放热反应的逆过程,一定是吸热反应,D对。

  5.答案:A 解析: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及其氧化物与水反应都明显放热;B、C加入水中无明显热量变化;固体NH4NO3溶于水则吸热。

  6.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只能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不能判断具体某种物质的能量的相对大小,C对。放热反应有的可以不加热,如白磷的自燃,有的就必须加热(或点燃)引发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就需点燃,D错。

  7. 答案:B 解析: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强酸、强碱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强酸或中强酸对应的氧化物,如SO3、P2O5等与水反应时,也放出大量的热;强碱或中强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与水反应时,也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

  8. 答案:C 解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两者通过得失电子能生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的Na+和Cl-,Na+和Cl-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成NaCl,故A项正确;物质燃烧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B项正确;氮分子内部存在很强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所以化学性质很稳定,C项错;加热是破坏旧键,反应吸热还是放热还与新键形成有关,故D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减去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故有369×2 kJ-(436 kJ+30 kJ+a kJ)=72 kJ,a=200,D项正确。

  10.(1)答案:A

    (2)答案:A

    (3) 答案:Cl2

  解析:能量越低,越稳定。在以上物质中,H2最稳定,所以自身能量最低;根据断键时所吸收的能量可知(2)中HCl最稳定,断开化学键,所消耗能量越高,越稳定。

  11. 答案:放出了92 kJ的能量

  解析:N2(g)与H2(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

  使1 mol N≡N键断裂需吸收946 kJ的能量,

  使3 mol H-H键断裂共需吸收436 kJ·mol-1×3 mol=1 308 kJ的能量,

  因此使1 mol N2(g)和3 mol H2(g)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

  946 kJ+1 308 kJ=2 254 kJ。

  而2 mol NH3(g)中含6 mol N-H键,形成6 mol N-H键时放出的能量为

  391 kJ·mol-1×6 mol=2 346 kJ 。

  因此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2 346 kJ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2 254 kJ之差为92 kJ,即放出了92 kJ的能量。

12.(1)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