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第2页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萧亮飞

张晓林

  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