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详解】《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错误;年代久远不是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因此,史料的运用要持慎重的态度,故C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错误。

3.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秦末农民起义不在于制度,主要是人的问题,A错误。材料说明七国之乱是诸侯叛国,没有郡叛乱的,不是分析七国之乱原因,故B错误。秦朝制度作用明显,材料显然是说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材料没有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D错误。

4."先秦时期政治权力对平民也是绝缘的,而汉代此制度的实行则促进了政治权力向公共领域的释放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材料中的"此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宰相制

C. 察举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自然权力与平民无关,而汉代开始实行依照才能与品德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平民可以凭借才德一样可以当官,因而促进了政治权力向公共领域的释放,故C项正确。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皆为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A、D,宰相制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

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