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C.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D.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反映出科举制的巨大吸引力,说明科举制的实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思想的形成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对社会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6.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

A. 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B. 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

C. 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

D. 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来看,说明当时社会的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故答案为B项。这种做法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是商人"智慧"的表现,排除A项;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和生意兴隆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

7.在十八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

B. 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

C. 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D. 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