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第2页

7.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认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明清时期的商品生产发展程度较低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十分缓慢

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新型公司

解析"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设立的发展海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的机构;而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重视海外贸易,因此不可能建立那样的"贸易公司"。故选A项。

答案A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乾隆中期,北京郊区已有在采煤窑二百七十多座。在北京西山门头沟的煤窑,多为投资者集资,向地主承租土地进行开采,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门头沟煤矿所雇用的矿工多系无籍流民,他们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估计京城内外各煤厂煤铺已储存足供五、六、七月所需的煤炭,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北京采煤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窑主与矿工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煤窑众多;多采用分股合伙制度;实行雇佣劳动制;生产以市场需要为依托。

  (2)窑主是投资者,矿工是具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窑主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剥削关系。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

解析由"诗经"可知材料内容大体出现在西周到春秋时期,由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可知此时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这说明周代的井田制遭到破坏。A、C两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存在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

答案D

2.《吕氏春秋》中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私田兴起的现象,根据关键信息,可知C项正确;A项"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普遍使用"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C

3.《新全球史》在评价古代中国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它评价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将国有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以避免因土地兼并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这反映了均田制的内容。

答案B

4."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