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必修一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必修一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案第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章节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时 第 1课时 课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型 新课 考纲

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 记住自然带的概念、名称和分布;

2. 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3. 掌握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学习

重点 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

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

 链接 1.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的基带

2.雪线: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3.阳坡:面向太阳的山坡;阴坡:背对太阳的山坡。      教 学 过 程 导入:(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有高大茂密的雨林,也有寸草不生的荒漠;

有枯荣交替的草原,也有冰天雪地的冰川。

(点击)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今天带领大家探索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课:

首先我们进入看世界第一个环节:认识多样的自然景观带。

【点击播放视频】

一、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自然带形成和分布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

陆地上的某区域,有它所在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低中高纬纬度位置决定该区域的热量条件,距海远近的海陆位置决定水分条件,不同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每种气候区发育着与之相适应的植被土壤等,这些自然景观呈地带性分布形成了自然带。

这是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每种气候区分布着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带,两者分布存在对应关系。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自然带通常以该区域代表性的植被命名。这里需要强调两点:温带海洋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不同的气候区分布着相同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气候这一种气候区分布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活动探究(一)】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树叶厚且坚硬,分析其原因?找位同学说一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蒸腾旺盛,植被为了当地气候,叶子厚可储存更多水分,叶子上有蜡质层可防止水分蒸腾,所以树叶厚且坚硬,如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

转承:地表不同类型的自然景带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它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现地带性规律。接下来让我们环游世界,探索他们的分异规律。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探究(二)】

把我班的同学分成三组驴友。

这部分同学是驴友一组,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出发,沿东经20°向北到达欧洲北部。

这部分同学是驴友二组,从欧洲西部出发,沿北纬45°,穿越亚欧大陆,到达我国东北。

这部分同学是驴友三组,从非洲赤道附近最高山峰:乞马扎罗山北麓出发,翻越山顶从南坡下来。

 三组驴友沿指定的线路行进,观察沿途自然景观的分布变化并总结其成因。给大家三分钟准备时间,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下面请驴友一组同学汇报观察结果。这组同学观察的很认真,我总结一下。

太阳辐射能带来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所以低纬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景观,中纬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高纬有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苔原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带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或者说沿纬线方向延伸,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地理环境的这种分布变化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也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例如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热带季雨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这些自然景观带的分布变化便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

驴友二组顺利完成任务。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越来越差,靠近沿海地区分布着比较湿润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内陆地区分布着比较干旱的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这些自然景观带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或者说沿经线方向延伸,经度变化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变化称为:经度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也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大陆最典型。

驴友三组爬山辛苦,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水分条件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乞力马扎罗山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有: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等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带呈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这就是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在低纬度高山分布最典型。

【活动探究(三)】

这一幅图是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的分布及四座山的位置,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3个问题:

1、A、B、C、D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哪座山垂直带谱最复杂?

2、B、C、D山地都有针叶林带分布,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有什么变化?

3、C山哪侧是阳坡,哪侧是阴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分布有什么不同?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然后回答。我总结一下通过做这三个题得出的结论。

1、A、B、C、D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哪座山垂直带谱最复杂?

结论:1、山麓自然带称为基带,山麓基带和当地平地自然带一致, 2、山地相对高度越大所处纬度越低,自然带就最多,带谱越复杂.

2、B、C、D山地都有针叶林带分布,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有什么变化?结论:同一自然带,在低纬高山分布海拔高,在高纬度高山上分布海拔低。

3、C山哪侧是阳坡,哪侧是阴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分布有什么不同?

结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坡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光热条件好,阴坡差,因此同一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

课堂总结: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水平地带性分异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自然带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非洲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水分 海陆位置 自然带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亚欧大陆 垂直分异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低 自然带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乞力马扎罗山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是重点。

①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解析: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异造成热量不同,引起自然景观南北不同,所以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距海远近差异造成水分不同,进而引起自然景观的不同,所以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

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是山地海拔差异造成水热条件不同,引起山麓山顶自然景观的不同,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

【课下作业】把这道题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1、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

3、雨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