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选修3-4 2.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案(2)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选修3-4 2.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案(2)第1页



2.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 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 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