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审核:关钰鸿 朱攀

知识清单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差别,而无优劣之分。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民族平等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民主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是在发展程度与民族之间的差距还是事实上存在的。

  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②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要原则。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中的根本原则。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