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1第1页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材分析】

  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本节第一课时中,又进一步认识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本节课主要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元素周期律,概念性强,比较抽象,故应注意以具体的数据和事实为载体,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关系的教学。教材在"学与问"和"科学探究"栏目中安排了较多的问题,其意图无疑是为概念形成与迁移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平台。

  【设计意图】

  本节课内容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电离能、电负性等新的概念,同时突出概念关键字词的辨析,强化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另外,本节课教材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素材,教学时要突出这些资源的运用,同时注意利用数据和图表方法来探究有关规律,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及其周期性。

  2.能应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解释某些元素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中运用分析、图表等方法,体验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离能、电负性等科学概念的学习及鲍林等化学家创新的史实,体验科学概念的价值,感悟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难点】电离能、电负性。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