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学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学案第1页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学案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美字体 曾 经 沧 海 难 为 水 , 除 却 巫 山 不 是 云 。

赏美文 听《春江花月夜》

  古筝《春江花月夜》是我百听不厌的曲子,每次听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听此曲,仿佛置身大江边,如梦、似幻、如醉、如痴。

  夕阳晚照,青江倒映着黄昏的色彩,微风过处,金波浩渺。低婉的筝声里,暮鼓送走了夕阳,浮霁烟光里,落霞斑斓,曲水迎来了孤月一轮。温柔的弦音拨起宁静的夜空,一幅清新淡雅的春江花月图徐徐展开。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渚之上,浩瀚无垠的江潮与波涛汹涌的海浪相连处,一轮明月随潮冉冉而生。

  古筝清脆的丝弦牵引着荡漾的水波低回起伏,漫溢起月的音阶,从东山的一隅慢慢地向群星璀璨的夜空蔓延,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春、江、花、月、夜的朦胧意境,恍惚间,流动多变的韵律断而复续,飞丝相接,月色与浪潮相约于一江春水之上,优美的丝弦和婀娜多情的春江花月发生了共鸣,让人痴迷在月的古风古韵之中。

  月照江心,波心荡月,一叶小舟,披一身清辉,摇曳着娇羞的月影,在平静的春江上拍水而来,舟上的游子伫立于船头,看渺渺轻雾,花林似霰,在这浩无际涯、清明空远的春江花月夜里,对月遥想,哲思如潮,一缕淡淡的惆怅借月色涌上心头,征鸿带来亘古的思念,散落在梦里。

  轻缓的筝音时断时续由轻变重,如老者深沉的低吟,仿佛在向世人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茫茫宇宙,寥廓无声。怅怅的筝音伴着明月轻风,再现人生苦短。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相似的是月,不相似的是人,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透过这千年的琴韵能否找到生命与宇宙的永恒?

  月上中天更筹转,拍送繁弦曲缠绵。古筝悠悠的清音,穿过花影层叠,泻玉泼银,浅浅淡淡地错落在楼台香榭间,沉浸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弦韵里,将一腔难耐难消的孤独与寂寞向着春江花月尽情地倾诉......

  古筝行云流水般的吟唱,温柔地绵延着,这曲远古飘飞的清歌,收藏了多少流逝的华年,勾起了多少如烟的往事,装点了多少梦境,平添了多少悲愁。融融的月色伴着千万缕无法遥寄的相思,随着流水的余音,优雅地从夜色春江中滑过,带着流动于月夜下的一抹思绪渐渐地远去。

  月色在涨,潮水在涨,岸花在涨,汀草在涨,丝丝入扣的筝音随一江春水在涨。星月阑珊,江畔无人,在这流霜轻飞春夜江畔,弦筝慢拨,挑响这孤篇盖全唐的轻愁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