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第1页

 1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2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二、新授 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38=()+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