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人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教案2第1页

婴宁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背景介绍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从蒲松龄的画像说起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九月,寓居济南的江南画家朱湘鳞受蒲松龄第四子蒲筠嘱请,到蒲家庄面对74岁的蒲松龄绘制了一副画像,画像为工笔彩色绢本,高258厘米,阔69厘米。虽历经240多年,但保存完整,是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此画像一直保存在蒲世后人手中,1954年,捐献给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1961年,由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揭裱修补。

画像:蒲松龄穿着清代生员衣顶,左手拈须,端庄椅座。上方有其亲笔题跋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

又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用投影仪请同学仔细观看蒲松龄画像,阅读蒲松龄自题的两段文字,并思考几个问题:

※蒲松龄74岁时的画像所表现的神态,能透露蒲松龄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是略显拘谨严肃,还是倜傥风流,还是......

※为什么蒲松龄自题:"作世俗装,实非本意",那么蒲松龄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什么恐怕后世人笑话他,我们就是蒲松龄"百世后"的人,我们"怪笑"他了吗?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蒙古族。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蒲松龄自幼聪慧,跟学识渊博的父亲读书学习。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他赞赏蒲松龄的文章,夸他"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是蒲松龄追求功名前程,却没能如愿,屡次参加乡试,均没考中。

且看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