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第三单元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与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首尾呼应 ,介绍了苏联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到苏联解体所历经的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具体过程为: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最终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本课即苏联三个主要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起到了承上的作用。苏联的经济改革也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线索清晰,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苏联的经济改革,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与政治学科中的计划经济、价值规律等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高一年学生还无法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运动政治中某些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紧急理论方面的学习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较为枯燥,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达到课标要求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创设历史情境,掌握基本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探究解决问题思路"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悉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积极作用和经验教训;理解三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

  (2)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评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会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次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改革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3)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