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教案第1页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考点同步解读

  1.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

  (1)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发展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的经济大危机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实施新政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5)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理论依据。

  2.凯恩斯主义

  提出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此背景之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

  主要内容: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他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等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感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评价:

  (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核心素养聚焦

  1.注重前后联系,再现和比较从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

  2.通过观察《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理解兴办公共工程的一举多得。

  3.在学习本课内容时,要学会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来多角度地看待罗斯福新政。学会运用图表法去整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问题,初步学会评价方法。

4.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联系和比较。三者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者的背景、实施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性质、方法和手段和实施的成就等有很多不同点。通过三者的比较,得出以下认识:制定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