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页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并且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了解总分式结构的构段方式,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能用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描写一处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能用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描写一处景。

  导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那么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庐山的秀美?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镜头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美景。(教师出示幻灯片)

  不过在庐山,最具特色的景物就是它的云雾,这节课咱们就来细细地品味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板书课题:3 庐山的云雾)

  二、 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中心句,想一想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构段方式?

  2、这一段中作者按照( )--( )--( )--( )的顺序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独特姿态?采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3、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

  班内交流展示上面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方位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云雾姿态。

  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站在庐山不同方位看到的云雾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拓展: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

  结合自己欣赏到的画面,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课文的语言美。

  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

  试着背诵课文 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