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意识的本质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意识的本质 教案第1页

2.5.1意识的本质 同步教案

【学习目标】

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问题情境】

1.意识是什么?

2.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3.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4.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我的疑问】

【自主探究】

1.把意识的起源只说成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吗?

2.动物的大脑能产生意识吗?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3.辨析: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对吗?

【课堂检测】

1.苏联有个名叫朗道的人,4岁就能阅读书籍,被人们称为"神童"。他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正在他年富力强时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了严重损伤,失去了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虽然他又活了6年,但再也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了。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意识是大脑长期发展的产物 D.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有正确的思想

2.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的住处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因而他在画竹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快速地画出各种各样生动逼真的竹子。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D.意识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特点

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C.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5.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6. 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

 A.都来自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C.都是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臆造 D.都来源于人脑

【回标反馈】

【巩固练习】

1.《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2011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1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1江苏卷)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

 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5.(2011福建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1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