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学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学案1第1页

6.1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学案

【自主学习】

一、 学习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二、 重点难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三、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课本,梳理体系,完成预习自测,思考探究问题,做好小组发言准备。1学时完成。

四、 要点透析

预习自测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做、行动)

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性活动――人、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实践是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变革客观事物的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特点

  A客观物质性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

  B主观能动性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活动与其它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社会历史性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

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实践活动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