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9《说“木叶”》学案(新人教必修5)
语文:3.9《说“木叶”》学案(新人教必修5)第1页

   《说"木叶"》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

  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

  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基础题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 ) 桔颂( ) 灼灼( ) 皋( )

  B.征戌( ) 瘐( ) 缠绵( ) 褒( )

  C.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

  D. 漂泊( ) 迢远( ) 桅杆( )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 树 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征 木 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 树: 饱满

  味 木: 疏朗

     场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 木 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

  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 :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

   "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

  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