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第1课时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第1课时第1页

《必修Ⅰ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一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

 1.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发现钠的性质 2.了解活泼金属钠,铝等与氧气的反应

【重点难点】

 1.钠的物理性质 2.钠的化学性质及氧化

【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46-49思考:

1、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常以所使用工具材料性质划分,最早为石器时代。五千年前进入_____时代,三千年前进入_______时代。20世纪______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人类目前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为其单质制品,金属的单质与它的化合物性质_______("相同"或"不相同")。金属单质的使用是由于其优良的性质。

  2、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举例 书P46图)

(1) 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镁、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镁、锌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盐发生置换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1)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质的联系:

  (3)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是以__________("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

  (4)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镁、铁与氧气反应(复习)

反应 操作、条件 现象、解释 应用 镁条燃烧 铁丝燃烧 _______ 2、 钠与氧气反应(实验)

(1) 钠保存在__________中,状态为固态,密度比煤油_______("大"或"小")。

(2) 实验3-1 在空气中切开金属钠

操作 现象、解释 A、切开金属钠;观察钠表面光泽和颜色。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3-2 钠的燃烧

操作 现象、解释 B、把切取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