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第1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案 导学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聚落的概念、分类(a)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C)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

  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

地 形 密 度 布局形态 走 向 工程造价 平原 大 网状 顺直 低 山地、丘陵 小 单一线状或带状 较弯曲,多呈"之"字形 高 [拓展提示]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3.全球气候变化

  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近5000年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度;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

  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

  全球气温变化: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1%,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读图要求(必修IP98图4-21):从"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可得出结论--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有两个时期增幅最大(1910-1945年、1976-2000年)。

  读图要求(必修IP98图4-22):从"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可得出结论--北半球中高纬度、热带地区降水量在上升,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在下降。

  读图要求(必修IP99图4-23):从"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的地区"图,可得出结论--平均海平面在上升,太平洋、印度洋岛国及北美、西欧、西非海岸可能部分被淹没。

  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b)

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