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第3页

  花-钢铁工业;金昌、铜陵、个旧-有色金属。

(3)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地位迅速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

  8.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a)

  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9.自然灾害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b)

  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10. 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b)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我国洪涝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受灾人口多,成灾面积大,死亡人口多,经济损失惨重的特点。

  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因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冬夏季风交汇处,形成锋面雨带,洪涝灾害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夏季由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常带来狂风暴雨;长期以来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拓展提示]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有:气候因素(降水量)、水系水文因素、地貌形态、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等。其中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是关键。

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等。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对策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