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1《原子结构》学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1.1《原子结构》学案(鲁科版必修2)第1页



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

      

   根据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回答: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根据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结论:

  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讨论: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