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1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

2、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元认知方式转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并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学法导学、活动导疑、问题导思等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 酒瓶、三个盖子(两个可吻合于瓶口,另一个不吻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洲和大洋,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由于视野的局限性,早期的人类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是陆地,经过分析判断认为:自己生活的陆地是世界的中心,海洋为天地的尽头。所以把我们生活的星球赋予了"地球"一名。后来的人们又进行了不懈地实践和检验,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发现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认为我们生活星球应该叫"水球")。

[小结]

简单地讲,人类对地貌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即:

[过渡]不仅是人类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节课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读图]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认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点,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一些大洲的轮廓形状相吻合,如南美洲与非洲等。)

[活动一]既然同学们都一致认为南美洲与非洲的形状基本吻合,那就请同学们把课前已经准备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拿出来,试着把这两个大洲的轮廓卡片拼合一下。

[过渡提问]通过拼合,我们可以看出南美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吻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原来可能是一个整体)

[活动二]同学们一致认为它们原来可能是一个整体。而我认为:它们原来就是一个整体。我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共同做一个试验。

这节课我给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个酒瓶和三个盖子(其中两个可以吻合于瓶口,另一个不吻合),请同学们逐一把瓶盖扭在瓶口上,最后产生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不能吻合的瓶盖与酒瓶原来不是一个整体,另两个可能与它是一个整体)

教师追问:这两个盖子中到底是哪一个与酒瓶是一个整体呢?(从图案、颜色、商标等各方面分析)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不能说南美与非洲大陆就是一个整体,只能说南美与非洲大陆可能是一个整体。到底是不是一个整体需要进一步验证)

[读图]课件展示教材中图2.16、2.17

请同学们从图中搜集信息,对它们是否为一个整体进行验证。

[活动三]世界地形图中,仅这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吗?请同学们把课前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拿出来,试着拼合一下,会发现什么问题?(它们可以大致拼合成一个整体)。由此,你可推测出什么结论?(原来的陆地可能连在一起,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分裂开来,形成现在的分布)

[读图]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对此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呢?请同学们阅读大陆漂移动态图分析归纳。

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推测的结论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不谋而合。

[阅读]魏格纳是怎样得出这一观点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阅读之后,你有何感想?

[读图]由上述结论可以看出,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课件展示教材中图2.10、2.11、2.12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幅图,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1、除了教材中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海陆变迁的例子?(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课下网上查寻)

2、学完本节课之后,你还有哪些不解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