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3章第3节金属晶体教案 (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3章第3节金属晶体教案 (2)第1页

第三节 金属晶体

教材分析: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涉及金属晶体的内容标准包括:

 (1)知道金属键的涵义;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3)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4)知道金属晶体与其它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关于金属键的涵义,教材上的说法有些模糊,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应点明金属键是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跟形成的金属正离子的相互作用,而所谓的"电子气",不过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指的是脱落下来的电子好像气体一样遍布整块晶体。

  在这四点中,第二点要求的程度是"解释",显然比其余三点高,因此,第二点应该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教材除对延展性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外,其它物理性质的解释都是一笔带过,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作详细讲解。

  第三点的要求虽然较低,但在前面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学习中,《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模型来研究结构问题,因此本节教学中可以利用讲解该部分知识的机会继续培养学生运用模型研究结构问题的能力,所以也作为教学重点之一。教师的演示模型可将不同颜色的弹珠用胶水黏合制得,而学生实验所需的小球则可使用自行车中所用的那种轴承滚珠,也可提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点的教学则可以在讲解完金属键的本质后,与分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