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5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1)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5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1)第1页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5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

[素材思悟]

做有责任感的人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写"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惨遭杀戮。刘和珍爱校爱国,显示了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为后人景仰。刘和珍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她自觉汲取进步思想是分不开的。文中说,刘和珍很爱看鲁迅的文章,鲁迅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刘和珍。邓小平16岁就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特殊的留法经历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使他具备了同时代人难以比拟的开放的国际视野及广阔思维空间。汲取时代新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正确对待"沉默"

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学是信奉"天地有大美而无言"的,由此有了"沉默是金"的人生箴言。于是,社会上"昏睡"着的人固然"沉默";"较为清醒"的人也往往不胜"叫醒昏睡的人"之累,也选择了"沉默"。还有另一种沉默,那就是路见不平,就装作没看见,绕着道走,然后继续风花雪月、歌舞升平的游戏。这种"明哲保身"的沉默其实比不开口的抗争更加可怕。不开口的抗争还隐伏着爆发的可能性,而这种沉默则是对不平的一种默认。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沉默",深入反思社会上"选择沉默"现象的实质。

勇于反省

鲁迅先生用他冰冷的笔触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有些方面--封建迷信、凶残粗野、阴暗嫉妒、无知健忘等--我们是否做过或正在做着令人扼腕的蠢事?这句话可以让我们以最客观的心态反省自己。

[小试身手]

请以"刘和珍"为话题,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刘和珍们是"哀痛者"。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运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军阀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社会动荡,家破人亡,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这种哀痛是刘和珍们这些"猛士"的灵魂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