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2)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2)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 学案

内容感知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评述"三一八"惨案。作者对以下三种人的情感是不同的:对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反动政府和"几个所谓的文人",是愤怒控诉和痛斥;对爱国青年,主要是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表示自己的痛悼、悲哀和尊敬;对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是悲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作者主要是控诉反动势力镇压爱国青年的暴行,悼念受害烈士,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同时也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不要作无谓的牺牲。这第二点是很具人文性的。学习时要注意把握本文的感情线索,一是对敌人的痛恨,一是对烈士的敬爱,这两种感情贯穿始终,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咬文嚼字

1.难读字

寥落(liáo) 菲薄(fěi) 洗涤(dí) 踌躇(chóu chú) 诧异(chà yì)

桀骜(jié ào) 赁屋(lìn) 和蔼(hé ǎi) 黯然(àn) 不惮(dàn)

喋血(dié) 抹杀(mǒ) 浸渍(zì) 殒身不恤(yǔn)

2.多音字

3.形近字

名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剖析: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纪念死难者应采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淋漓的鲜血"就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从"艰于呼吸视听"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飞跃。上文,已经写了这种感情的发展变化,追悼会时独自在礼堂外徘徊,心头是超乎寻常的悲愤,欲写不能,并且"艰于呼吸视听",几乎被悲愤压倒。而"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愤懑达于极点。"出离愤怒"便是一个飞跃。"出离愤怒"之后怎样呢?做真的猛士!"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出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这意思是说:"让它们去快意于我的痛苦吧,让魔鬼们去狞笑吧,我不但不感到难堪,反而感到幸福。"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剖析: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思路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