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11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11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页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教学要求:

1、内容目标: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学习要求:

(1) 、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 、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 、理解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6) 、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教学建议:

(1) 、展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 、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3) 、通过典型事例,揭示片面追究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 、知识梳理:

1、知识结构(略)

2、重点分析:

(1)、总体小康:

(一)、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二)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一) 、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 、经济建设的目标:

①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难点突破: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国家的发展有害无益。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