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3 非攻(节选)、秋水(节选) 学案(5)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3 非攻(节选)、秋水(节选) 学案(5)第1页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3 非攻(节选)、秋水(节选) 学案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众闻则非之 非:指责

  B.从而誉之 誉:称赞

  C.至杀不辜人也 辜:辜负

  D.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盗

  解析:选C。辜:罪。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亏人自利"的一组是(  )

  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

  ③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④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 ⑤今至大为攻国 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选C。③是写别人对偷窃者的指责。④是对行为作评价。⑥是对做法提出疑问。

  3.下列对《非攻(节选)》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偷了别人家的桃李、大猪、小猪和马牛,听到的人会加以谴责,执政的人抓到会对他加以处罚,因为这些都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B.偷人桃李,没有偷人大猪小猪严重;而偷人大猪小猪,又没有偷人马牛严重,因为损害别人越多,罪就越严重。

  C.最不义的事是攻打别国。可是人们不知道谴责,反而赞扬它,说它是义,可见人们在小事上的"义"与"不义"区分得很清楚,而在大事上却不明白。

  D.本文采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解析:选D。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