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兰亭集序 学案第1页



第8课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1)把握作者情感;(2)鉴赏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激趣导入

  但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蒙蔽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灵恢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的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一种祭礼)事也。群贤毕(全)至,少长咸(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引申为高)竹,又有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衬、围绕)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排列而坐)其次(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第二段)是日(这一天)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之盛,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游目骋(放开,敞开)怀,足以极(穷尽)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

  请概括段意: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境。

  (第三段)夫(助词,引起下文)人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相与(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一世。或(有的人)取诸(从......中取得)怀抱(胸怀抱负),悟言(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之外。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不同,当其欣(高兴)于所遇(所接触的事物),暂(一时)得于己,快然(......的样子)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既(已经)倦,情随事迁(变化),感慨系(附着)之矣。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旧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短(寿命长短)随化(自然),终期(至、及)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请概括段意:本段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感。

(第四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悲伤),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本来、当然)知一(把......看作一样)死生为虚诞(虚妄荒诞),齐(把......看作相等)彭(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